找到相关内容112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

    可靠的,这就是苦的意义。由於世间的无常性与无主宰性,宇宙万法因此具有「苦」的本质。「苦」依本质可分为种 苦苦、坏苦与行苦,分别由身与心所承受。原始佛教以「法印」 「诸行无常」、「诸法无我」与「诸受是...(表6)。   三界原非意指空间性与客观性的存在,而是心理状况的大区分,因此,人可因为不同的心理状况,而在不同的时间经验到不同的世界。空间的三界概念乃由於业报思想所产生。另外,大乘佛教安立无数的佛土...

    释见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962069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的圆顿法门--从无住本立一切法

    当然它不是空无的意思,但是也并非是表诠的“有”或是“存在”。如果只是作为遮遣之义,那么《中论》偈语所说的意思只能说是缘起形成一切法,一切法本无自性,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,也就是原始佛教的法印:“诸行...维摩诘经》本身去探讨“从无住本立一切法”所蕴涵的意义。善不善、身、欲贪、虚妄分别、颠倒想等源出于“无住”,这样的说法是逆著说,也就是逆推其源。以此而论,“无住”有三层涵义:一是实相;二是无明;是无明即...

    刘昌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262078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1)

    相对生灭,要明白不生不灭的含义,先得说明生灭。生灭是有为法的特征,在法印中有‘诸行无常’印,是说有为法都是无常变化的。经论中有四相说:生住异灭。从无到有曰生,生而相续曰住,新陈代谢曰异,离散衰亡曰灭...意义。  《心经》与其他经典不同,一般经典都具有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的部分;而《心经》唯有正宗分,于是人们便怀疑《心经》的独立性。当代佛学界学术权威印顺法师在《般若经讲记》中就作了说明:印老以为奘公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8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2)

    ,很少有人能够在烦恼生起时,能够不寻求外物,冷静面对自我,观照烦恼的生灭。  而学佛则不然,要认识人生的现状,勇于面对它,如对死,六念法门中,就有念死;无常,佛教中列为法印,要我们时时观照它;空无...色身的形成情况;精神方面:根本识种子为依止,根身为缘,六识随缘生起。  触:是一种心理状态。在《百法明门论》所说的人类五十一种心所中,是五种最普遍活动的心理之一。《成唯识论》卷说:‘触谓和分别变异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862119.html
  • 律学大纲导言

    妙辩敏捷。」(西域记)是其天性之特长也。当佛陀在世时代,诸圣弟子有所证悟发表之言论皆须取证于佛陀;是非历然泾渭不混,此实佛陀智手所握之法印以印定小乘实相法印以印定大乘也。佛陀灭后,诸圣弟子,外本大乘...  律学大纲导言   律学大纲导言  芝峰  一、律学定义  律是中国一种之译义,印度原具名:一、毗尼或毗奈耶,通常译为「律」或「灭」,亦南山律宗所常用。然在四分律开宗记中云:  律翻毗尼,本无...

    芝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062897.html
  • 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反思性

    乘共理级”。乘,指声闻、缘觉和菩萨乘,其共同之法为佛陀教示的“法印”——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,其进修指向超越人天,趣归涅架。...,虽有不同,而弘扬佛法,首重建僧,其理想之建僧工作,始终未能实现,徒招来无谓之毁誉,可见建僧之难!”重整僧伽制度,是太虚大师终其一生的根本关切,也是太虚大师终生未竟的一大志业。   、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3563007.html
  • 印度的文殊信仰

    所以,我认为只要符合佛教的法印(或四法印)、缘起说的一切思想、言行都是佛法。若兼发菩提心,上求佛果,下化众生,有利他精神的思想、言行,就是大乘佛法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佛陀在成道前的无尽生涯中,不论为鹿...佛陀是一个历史人物,尽管他们也对佛陀有些神化;而大乘则把佛陀全盘神化,并提出了佛有二身、身乃至十身之说。从实践上看,小乘主张求得自己解脱,成阿罗汉或辟支佛果,而大乘则主张求得佛果,即使达不到佛的境地,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063182.html
  • 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“中有”相关议题之探究——以“中有救度”为核心

    、何谓中有救度与中有救度概念的初始  一、本文对中有救度的定义  二、中有救度概念的初始、源流  、本文着重探讨的几个环节  第二节、以诸法的转移说为核心,来看生死流转的主体  一、以法印为准则,...横向的时代环境  (一)外道盛行  (二)自我封闭  、小结  第二节、目录与版本  一、《阿毘昙毘婆沙论》并非《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》的同本异译  (一)就目录而言  (二)就作者而言  二、《...

    颜建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763683.html
  • 《楞伽经》导读(一)

    又易生懈怠,佛才权宜说心本净,用来激励他们修行。   上座部之所以要反对“心性清净”、“心性本净”,原因即在于他们认为这说法违反了如来法印中的“诸行无常”。   佛心当然清净,所以佛可以“常”,倘若...《楞伽经》导读(一)  谈锡永   前言   《楞伽》是一本十分重要的佛家经典。印度、汉土、西藏,地的佛家都与本经有很深的渊源。   在印度,称为“空宗”的中观派,以及称为“有宗”的瑜伽行派(唯识...

    谈锡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663964.html
  •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三昧”、“无相心三昧一、“无所有心  昧”、“空心三昧”,约空无我我所说,可说是同一的。  《大智度论》说:三三昧同缘一实相;法印即是一实  相,可说就是这一解说的引申。三三昧与四种三昧,都是  ...佛学的研究也逐渐的形成“分期说”,透过对佛教敦义的抉择,而将佛教在历史的传演中,依其性质将“印度佛教”分为期或四、五期,笔者兹将学者们所认定之原始佛教及其相关问题整理如下:  首先就时代而论,一般所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564116.html